太白公墓园记

湖南邵东团山禹氏始迁祖太白公于西晋咸宁年间(公元275-280年)由江西迁徙至邵邑,没葬团山社冲桥头,墓园坐落在团山镇以东获福村和万宝村之间的桥头山。据《团山禹氏族谱》记载,太白公葬园因年代久远,到清代光绪中业已经崇封颓圮,沦为古堆。且坟山被外姓占据,不允我族修坟,后经过禹氏族尊禹松亭(著名土豪乡绅禹大胡子)等多人坚持不懈的周旋,终于达成和解。我族重修了祖坟, 树墓碑砌坟圈,规模宏大。后来历次修谱时都要维修坟墓,迎谱时要举行墓祭。

修谱修坟修祠堂历来是中华孝文化的核心内容。从中国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出,传统孝文化在中国社会中起了稳定剂的作用。孝文化促进家庭和谐,促进家国统一。中华文化几千年延绵不断,国家几千年没有分崩离析,都于孝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时期,斗争得你死我活的国共两党能够携手抗日,共同点就是一个中华孝文化。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派员共祭黄帝陵。祭文由毛泽东题写,由当时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到场宣读。1939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指出,“一个真正的孝子贤孙,必然是对国家民族尽忠尽责的人...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并且要求“共产党员在国民精神总动员中,必须号召全国同胞实行对国家尽其大忠,为保卫祖国血奋战到底,对民族尽其大孝,直至中华民族之彻底解放”。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孝文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精神基础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近年来,个别地区的分裂势力抬头,这种数典忘祖的"毒派“行径注定是以失败告终。

近期修缮一新的太白公墓


我们中国人崇拜祖先,视祖先为神。祭祀活动其实就是子孙们缅怀先祖恩德荡涤心灵的典礼。祭祀活动与现代人们在纪念碑、纪念堂静默鞠躬献花的意义相同,是我们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需求,而绝非是迷信活动。当然祭祀活动内容要符合健康环保要求。 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人,能够拜谒祖先坟墓的人是相当幸运的,许多人已经找不到祖坟找不到根了。所幸的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开始注重人文资源,把旅游经济和人文资源开发得淋漓尽致。许多地方都有历史名人公祭活动,北黄陵,南大禹陵的全国性公祭活动尤其成功。这些祭祀活动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又拉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新时期,新风尚,值得发扬光大。

信息来源:禹氏资料库   blog.sina.com.cn/yush01


2019年3月24日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