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志谟烈士就义111周年祭

禹志谟,字稽亭。湖南湘乡人(今湖南双峰青树坪镇)。著名民主革命活动家,民国元年追认为陆军左将军。禹志谟生前任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湖南商会会长,湖南教育会长及湖南学生自治会总干事。由于他精诚爱国,勇于担当,又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深受各界推崇和爱戴。

今年是辛亥革命烈士禹志谟遇难111周年, 1907年1月5日是一个腥风血雨的日子,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垂死前的挣扎更加疯狂。清室的鹰犬们因为惧怕的禹志谟在湖南的革命影响力,惧怕已经被罗列罪名收监的禹志谟被革命人士劫狱,逐匆忙秘密绞杀禹之谟于湖南边陲靖州东门外。禹志谟烈士为推翻清王朝,为争取自由民主而捐躯,他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民族英雄。 正如周恩来总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题词:“.....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禹志谟和孙中山是同一时代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们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推进五族共和,实现中国统一。辛亥革命是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前的伟大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结束了封建王朝帝制,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珍贵的政治遗产。

禹志谟是湖南邵东团山禹氏56代嗣孙,祖上(再字辈}迁徙至湘乡31都,世系如下:

1 始迁祖太白公.....31 仁浩 32 宽述 33 子关 34 思珪 35 希真 36 沐周 37 天贵 38 应经 39 元发 40 崇福 41 宗育 42 祖汉 43 永胜 44 左柏 45 朝辅 46 廷榴 47 富枱 48 世职 49 兴武 50 再阶 51 加馨 52 安清 53 邦树 54 定为 55 国华 56 志谟 

《团山禹氏族谱》用61个字记载其父亲禹国华:“字春晖,号巨卿,太学生。诰封奉直大夫....." 。家中有二十亩水田,在邵阳还有些小生意,称得上家境殷实,因此禹志谟得以在私塾读了十年书,是农村中的知识分子,父亲活了50岁。


《团山禹氏族谱》用99字记载禹志谟:”册名之谟,字稽亭,蓝翎五品衔,江苏补用知县.....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二月二十四卯时没,葬......"族谱中描述这位惊天动地的大英雄用词极为简单低调。

禹志谟家乡湖南双峰青树坪侧石桥贻则堂,距青树坪镇1.5公里。是一处极其普通的农村,禹氏与周边杂居的其他姓氏世代生息于此。

                                                                                                                         禹楚丹摄

禹志谟故居贻则堂约有200年历史,是典型的湖南清末建筑,三进两横。乡下农民财力有限,大多采用砖石土木混合结构,简朴实用。建筑符合传统风水学的理念,倚山伴水。房屋在土改时分给了几户村民居住。禹之谟故居因为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房屋无序使用,现在已经破败不堪。

1904年,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禹之谟就是华兴会成员之一。华兴会成立后预谋发动长沙武装起义,黄兴在起义失败后远走上海避难,禹之谟则仍然坚守湖南,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直接领导者。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参加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团体有华兴会 ,兴中会,光复会。黄兴致函禹志谟在湖南建立同盟会分会,禹之谟欣然接受,他积极发展会员,迅速建立了同盟会湖南分会,并且担任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会所最初设在天心阁,后搬到他开设的湘利黔纱厂内。因为革命理念认同度高,孙中山最倚重华兴会,同盟会的会刊就是由华兴会的会刊改名而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政治理念最早也是华兴会提出的,他称禹志谟遇难是"同盟会第一次流血"。

作为教育家的禹之谟,寄希望于青年,致力教育事业,热衷于创立学校,禹之谟在湘乡试馆办起了驻省湘乡中学堂(今湘乡一中前身)和师范学堂, 在邵阳试馆办起了邵阳中学堂。在湘乡的带动下,衡州中学堂、永州中学堂,也都纷纷创立。一时间湖南办学成凤,各族祠堂也都在乡里开办新学。

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正是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启蒙与践行之地,少年毛泽东在这所学校学习期间接触到革命党人的革命思想,接触到了同盟会的政治刊物这对他后来走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产生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称这所学校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湘乡驻省中学堂著名老校友:

毛泽东主席,1911年就读于湘乡驻省中学堂预科班。

萧   三:著名国际诗人,1911年湘乡驻省中学堂预科班。

黄国璋:中国“地理学界三杰”之一,1911年就读于该校本科班。

陈   赓: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李卓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17年就读于该校。

易礼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15年就读于该校甲班。

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领导湖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使这个时期的湖南有志青年经受革命的洗礼,这对后来湖南出现了一大批革命人物,是有直接的影响。禹志谟作为湖南同盟会的领导者,是造就湖南革命形势的英雄,功不可没。后来出现的革命人才井喷,是时势造英雄。
 禹之谟就义后遗体被运回家乡青树坪,葬在陇家祖屋后山。

1912年,禹之谟死后第5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禹之谟为“陆军左将军”,并将其灵柩公葬于长沙岳麓山。岳麓山禹志谟墓是在1912年11月27日建成的,岳麓山禹之谟墓在1956年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被毁,83年修复。在靖州县体育场东侧,曾经于1943年建有禹志谟纪念亭,纪念亭内有纪念碑,刻禹志谟《遗在世同胞书》等四篇碑文。

今天纪念禹志谟烈士,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革命遗志,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禹志谟烈士的精神融合在他的遗物遗迹之中,保护好这些遗迹,就是存留历史遗产,既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当地文化积淀的表征,也可提升地方知名度。


2018年1月9日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