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字刍议

禹字,一个古老的汉字。汉字是象形文字,由初期的原始图形慢慢演变而成文字,商代的甲骨文(注1)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从文字发展规律来分析,在商朝之前的夏代也应该经存在图像化的文字了。在目前发现了十几万片商代甲骨卜辞,可以辨认的甲骨文字中,还没有发现禹字。可喜的是在商代晚期的金文中,已经有禹字出现。

1.”禹“的字形

且辛禹方鼎拓片(商晚期)

且辛禹罍拓片  (商晚期)

金文禹字演变

金文"禹"字由两个汉字构件组合而成:甲骨文“虫”和”右“组合,这也是创造汉字的基本方法之一。

甲骨文“虫”


古文“虫”字并非的特指昆虫,而是泛指动物。(注2)

在中国北方,人们把蛇称为"长虫“。《水浒》中把老虎称为“大虫”,母老虎叫”母大虫“。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孔子家语 • 执辔》说“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可见在古代人眼中,龙是鳞虫之首。龙的原型来源于鳄,现代尚存的马来鳄(湾鳄),长达8米,体重近两吨。这样巨大而凶残的鳄鱼在水中忽隐忽现,人类自然会产生敬畏之心。 据考证夏人视鳄为水神,以鳄(龙)为图腾。

甲骨文“右”

甲骨文”右“字图形是人的一只伸出的右手,可以指出空间方位"右“。把”右“这个构件放在”虫“的腰部,引伸意义就是“驾驭鳄的人”。更加准确的含义是“以鳄为图腾的部落首领”,因此禹字是专为夏部落首领创造的字,专指夏部落首领地位身份,或许”禹“字在夏部落里是最高官阶的称号。禹的字形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虫+右(手)的基本模式始终保留 。

禹字形演变

为什么商代甲骨文里没有发现禹字?是被中医把刻有禹字的龟甲当"龙骨”配药吃掉了吗?商朝推翻夏政权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定存在政权争夺,夏族复辟和商人的反复辟斗争异常激烈。残酷的斗争要消灭反抗群体,杀戮皇室成员,焚毁象征前政权的建筑物。夏族和商人间的仇恨和恐惧心态可能持续数代,掌权的商人忌讳用“禹”字,归顺的夏遗民不敢提及“禹”字。于是禹字被冷藏起来了,成为不常用的生僻字。至商晚期,禹字才以金文形式重现于世,由于长期没有流通使用,这个”禹“字有幸得以保留了夏文字原始古拙的形态。我们可以大胆推测,”禹“字在夏朝象形文字体系中已经存在,只是在商朝被禁用或被忌用。

2.”禹“的字义

”禹“字字义在古词书中基本解释有三条:夏王的号;夏禹之后的姓;虫名。其中“虫名”之说法是颇具争议的,现代普遍认为"虫名说“是古人对甲骨文禹字的误读。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大禹是条虫”的错误说法曾经使他蒙羞,后来顾颉刚先生自己放弃了”虫说“。(注3)现在仍然有人为了否认中国历史进程,否定夏朝存在,还拿“大禹是条虫”说事,实在是别有用心。

《宋本广韵》

康熙字典


3.”禹“字读音

”禹“字的读“羽”音的设想:禹字初始的图像符号既然是特指夏部落首领,极可能是掌管部落的大巫师,这个官位的名称叫“禹”,也就是后人称的”王“。夏朝历十四代,十七王,只有第七王名"予“,读音同”羽"。可能禹字就是在”予“执政期间创造的字符,故发”羽“音。

(注1)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注2)《大戴礼记  •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裸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注3)顾颉刚 :《古史辨》第一册,227页。






2017年6月27日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