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禹氏迁徙情况统计
禹氏宗亲网收集整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禹氏迁徙情况非常复杂。目前掌握的族谱资料,最长的世系(团山禹)也只有六十余代,不足两千年,与禹姓始祖大禹的代沟长达两千余年。现在把收集到的部分禹姓分支迁徙情况作简单介绍:
一 湖南团山禹氏,始迁祖太白公于西晋咸宁年间(275年——280年),由江西吉州之泰和迁邵东罗纹之团山。
二 河南荥阳禹氏,始迁祖禹闻政于明朝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由浙江绍兴府余姚 县江桥村(今余姚县人民路大阜头)迁徙到河南汜水(古成皋驿)虎牢关。
三 河南泌阳禹氏 祖居浙江余姚,始迁祖禹千禹万约在元朝末年(公元1360年)迁徙到河南泌阳,定居泌阳城东双河镇禹庄一带。
四 韩国丹阳禹氏,始迁祖禹玄在高丽初年(约918年)从中国东渡到韩国丹阳,已经繁衍35代。
五 陕西安康禹氏,始迁祖禹开云,清顺治年间(1643年)由西安府渭南迁徙至陕西安康恒口地区。
六 四川重庆禹氏一支,始迁祖禹再富禹再贵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湖南邵阳团山迁至四川重庆府荣昌县寄居于苏树湾。
七 贵州土城禹氏一支,始迁祖禹文护,大约在明朝成化年间由泸州方山迁到贵州赤水河畔土城镇禹家坪一带。
八 天津大邱庄禹氏一支,始迁祖禹万里,大概在清朝康熙到雍正这段时期迁徙到天津地区。
九 云南凤庆县禹氏一支,始迁祖禹德。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随沐英征南到昆明,镇守嵩明,洱海,弥渡,大理。子孙繁衍至今有20余代。
十 山东德州乐陵县禹氏一支,始迁祖禹江,河南永城人,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5年),迁徙至山东武定州乐陵县城西吴家庄。
十一 重庆涪陵垫江禹氏一支,始迁祖禹兴玺,团山禹氏49代孙,于清朝雍正4年(公元1727年),由宝庆(邵阳)太平一都迁徙至重庆府涪陵县鹤游坪。
十二 河南滑县,浚县自眀以来就有禹氏繁衍生息,据古碑文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始迁祖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滑县北沙河头村,即今日的禹村。比较集中的地方有:禹村,前禹村,郝村,徐营,枣村,油坊和大景村等地。
十三 湖北沔县(仙桃)禹氏一支,始迁祖禹尧臣兄弟四人于明朝末年由江西迁徙至湖北沔县仙桃镇禹家台。族群繁衍发展到湘北地区的南县,湘阴等地。
十四 辽宁新民禹氏一支,始迁祖禹世达,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1)由河南卫辉府迁徙至辽宁新民县金五台乡双岗子村一带。
十五 江苏兴化禹氏一支,于元朝末年,由江苏苏州阊门外禹家巷迁徙至兴化东乡禹庄。明朝永乐年间,这支禹氏遭难,全族几乎灭绝,只幸存一六岁男孩禹斗宝。该支禹氏视禹斗宝为中兴祖。
十六 山东泰安禹氏一支,相传在南宋年间从直隶枣迁徙到泰安居住。由于年代久远,历史谱牒尽毁于战乱,只留下几块墓碑可以提供一些线索。一块碑为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3年)的校尉碑。一块是元至顺四的碑文,记载有祖先四代的资料。因此这支禹氏迁徙年代应该是宋代,尊禹乾禹坤为始迁祖。
十七 贵州金沙禹氏一支,始迁祖禹玄元,禹玄亮,禹天元于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永县大塆禹家村迁徙至四川,后裔中应芳公又迁徙至遵义枫香坝,九鹤公定居永宁县禹家寨。
十八 江苏涟水禹氏一支,始迁祖讳名不详。明朝洪武年间由江苏苏州阊门外(移民集散地)迁徙到涟水南集镇桃元禹庄一带。现在这支禹氏人丁兴旺,涟水县,响水县,淮安县,沭阳县都有这支禹氏族人生息。
十九 贵州遵义三合镇禹氏一支,先祖玄元公后裔由江西吉安府迁徙至四川泸州方山道台坝。本支禹氏一世祖应芳连芳二公在四川泸州方山道台坝居住数十载后,再迁徙至贵州遵义枫香坝。二世祖禹朝龙又带领儿子禹国治由枫香坝迁三合镇青杠园定居。
二十 天津武清禹氏一支,始迁祖贺亭公于一百五十余年前迁徙到天津武清地区。禹姓族人于明朝就有在天津地区生息繁衍的历史。天津大邱庄,天津武清南蔡村等地有禹氏宗亲的足迹。据禹氏族人口口相传,禹氏是与几个其他姓氏同时迁徙来天津地区的,有可能是山西迁徙来的。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天津地区的主要为静海、武清、宝坻、宁河、蓟县。
二十一 四川蓬溪禹氏一支,始迁祖禹兴寅(团山禹氏49代孙),于明末清初由湖南邵东团山迁徙到四川蓬溪鹤鸣乡一带繁衍生息至今。
二十二 陕西兴平市南位镇有一支禹氏家族,据古碑记载,始迁祖禹捷翁于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迁徙至该地,迁出地待考。该支禹氏人口约千余人,已经传十余代。
二十三 山西寿阳禹家寨为禹氏聚集村落,相传在汉代禹氏先祖由山西左权迁徙至寿阳,然而年代久远,史料散失,目前禹家寨禹氏手里只有清代以来四百多年十五代的世系记录。始迁祖禹德宝,可能是禹家寨禹氏的中兴祖。
二十四 四川蓬安禹氏一支,始迁祖禹富熊(团山禹氏47代孙),清康熙年间(1662)由长沙府湘乡县迁徙来四川蓬安小同场。
二十五 泸州叙永禹氏一支,始迁祖禹久合,于公元1700年左右从四川泸州方山(小地名倒台坝)迁徙至目前所在地泸州叙永县摩尼镇。
二十六 贵州平坝县禹氏一支,据古碑记载,始迁祖禹登云,在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吉安迁徙至四川再迁贵州镇宁府平坝县,该支禹现在有300多人。
二十七 扬州江都地区禹氏一支,相传来自苏州阊门外,明清避乱迁徙至扬州,现在发展到142户,约800名禹氏后人。族谱资料毁于上世纪,据悉现在该支禹氏族人正在修谱。
二十八 山东潍坊安丘市黄旗堡镇禹家车埠村有一支禹氏,据悉禹氏先祖于明朝隆庆年间迁来车阜居住。
二十九 安徽和州回族禹氏一支,据《禹氏宗谱》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从山东临沂迁徙来安徽和州。
三十 山东东营一带有禹氏一支,据民国二十六年《禹氏族谱》残谱记载,东营牛庄镇禹氏始迁祖继乐、继舜、少卿三公于清朝初年由乐安城东关迁徙至乐安城北七十余里的时家村和魏家村,距今三百余年,传十余代。
三十一 山东临沂半程镇西南庄有禹氏一支,这支禹氏来西南庄居住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始迁祖禹蔚公于清朝初期就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已传十余代人。
三十二 贵州习水有禹氏一支,相传祖籍江西,族谱已毁。据古墓碑记载,始迁祖禹胡思大概在明神宗万历(1572年)年间迁徙到贵州习水一带居住,现在已经传15代,有2000余人口。
三十三 云南文山禹氏一支,相传始迁祖思顺祖于清朝乾隆年间由贵州迁徙至云南文山西畴新马街水碓下水一带居住,二百多年中已传繁衍十代,现在有十几户人家,约200人。
三十四 山西大同浑源县禹氏一支,始迁祖禹大富兄弟三人大概在清代中晚期迁至浑源县北关居住,在当地经营皮毛手工业产品,贩运至河北石家庄行唐一带出售,再把内地的布匹茶叶产品贩运回山西大同一带出售,通过异地贸易积聚了可观财富。这支禹氏与河北地区禹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十五 河北唐山(古滦州)禹氏一支,据传是明朝“燕王扫北”时期到达滦州地界的,第一代名字:禹作洲(舟)...十一代禹×荣,十二代禹东×,十三代禹宝×,十四代禹顺×,现在已经传十六代,可惜古谱毁于文革。据族人回忆,这支禹氏可能是山东禹城迁来的。
三十六 云南昭通永善县有禹氏一支,据悉是湖南团山禹氏天贵公派的一支系,可喜的是该支禹氏有族谱抄本流传。
三十七 宁夏平罗县禹氏一支,始迁祖禹富土自清朝嘉庆年间押运粮草随清军入宁夏,后落户平罗县城关北门老户庄,子孙已经繁衍至八代。
三十八 河南省开封市有禹氏一支,世居于李道岗,楚庄,西水沃一带。据悉该支禹氏来到这里已经有七百余年了,由于饱经黄河泛滥,禹氏家族资料存留甚少。 1968年这里开展平坟运动,在禹氏坟墓里发现了两方墓志铭残片和铜顶子(清朝低级官帽顶子)。根据墓志铭里的部分文字和文物推测,并在1961年修编的族谱基础上,于1993年又重修了族谱。始迁祖已经没有资料可循,目前认定以宗字辈宗修公为中兴祖,现在已经传10代。
三十九 江苏省兴化市安丰镇安东村禹氏,始祖禹泰昌,现已有十代,该支禹氏从何处迁来还没有定论。据说迁来时很有钱,后因吃官司家道衰弱。现在这支禹氏发展势头旺盛,正在筹划建祠堂、修家谱(原家谱在文革中烧掉了)。
四十 四川南充地区禹氏一支,是湖广填四川时期从湖广迁徙到四川的,属于团山禹氏仁浩公房的后裔,再赏公后裔邦振公,于清朝早期迁徙至四川南充一带。《团山禹氏族谱》记载中,50代再赏公以前世系清楚,51代加字辈开始有少许差错,原因明显是因为53代邦字辈远迁四川后信息不畅造成的。
四十一 河南周口郸城县禹氏一支,始迁祖禹万福,记载何时何地迁徙而来的家谱资料已经散失,现存近代八世禹氏的世系资料。
四十二 河北阳原县高墙乡青圪垯村禹氏一支,始迁祖禹大年,迁徙情况不详。字辈......生、世、云、长......
四十三 河北省永平千南县大王家庄禹氏一支:文、清、智、化、广。
四十四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禹氏一支,始迁祖禹金才,祖居庆城县南街,至今约三百年历史,迁徙路线不详。现有九代人的世系资料,约有人口四百余人,可惜古遗家谱损毁。这支禹氏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了家谱。
四十五 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陶卜齐村一带有禹氏一支,相传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山西沿走西口路线来到内蒙古,现今约有人二百余口。
四十六 浙江余姚禹氏一支,当地老人称祖先来自河南,而河南荥阳禹氏据悉来自余姚,这两地区禹氏显然有比较近的血缘关系。该支禹氏现在人口有二百左右,还没有发现家谱。
四十七 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有一支禹氏,据传这支禹氏是清末(大概200年前)从山东潍坊安丘县黄旗堡镇禹家车埠村,闯关东迁徙而来,当初一起闯关东出来的是三兄弟, 另外两个兄弟一个去了辽宁,一个去了河北一个叫“围场”的地方居住。本支禹氏已传九代,估计可联系到500余人,有热心宗亲正在筹备修家谱事宜。
四十八 缅甸果敢地区有禹氏一支,始迁祖禹二金,清朝末年迁徙到果敢地区。当时清政府无能,地方官不作为,使这些同胞流落异国他乡。本支禹氏已经传六代,人口约百余。
本网收集整理信息在动态补充中,谨请禹氏宗亲提供资料。